一、保证饲料中钙的水平
以蛋重50克为例,蛋壳重量约占蛋重的9.5%,为4.75克,蛋壳的含钙量为1.772克,蛋内容物中含钙量为0.025克。鸡每天钙的维持量为O.1克,因此钙的净需要量为0.897克。由于钙的总利用率为50.8%,因此每只蛋鸡每天钙的采食量为3.734克。
饲料中钙的需求量与以下因素有关:
1.产蛋率
产蛋率越高,家禽对钙的需求量也越大。后备母鸡刚开产时,由于产蛋率较低,对钙的需求量也较低。我国饲养标准中对蛋鸡钙的需要量也是随着鸡产蛋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当产蛋率在65%以下时,饲料中钙的含量为3.0%;产蛋率在65%~80%时,饲料中钙的含量应提高到3.25%;产蛋率高于80%P时,钙的含量应高于3.5%。
2.饲料中的能量浓度
由于家禽具有根据饲料的能量浓度调节自身采食量的能力,当饲料的能量浓度较高时,家禽的采食量有所降低,从而降低了钙的摄入量。因此,当日粮能量浓度提高时,应相应提高钙在饲料中的含量。
3.家禽所处的生理阶段
母鸡的产蛋后期,所产蛋壳一般都很薄,这主要是因为产蛋后期所产蛋的重量一般都很大,但日粮中钙的水平不能满足蛋禽合成蛋壳的需要。因此,在蛋禽产蛋后期,应相应提高饲料中钙的浓度。
4.品种
大型产蛋家禽的体型大,维持需要较高,其采食量也较高,因此,饲料中钙的含量应少于小型蛋禽。
5.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升高时,家禽的采食量有所降低,蛋鸡饲料中钙的浓度也该相应的增加。一般的,蛋鸡饲料中钙的水平保持在3.4%左右,是能够满足产蛋需要的,但在持续高温的条件下,则需要将钙的水平提高到3.5%~3.95%。
二、 维持好饲料中磷的含量
虽然一枚鸡蛋蛋壳中只含有大约20克磷,但少量的磷决定着蛋壳的柔韧性和弹性,对于减少蛋的破碎率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生长鸡日粮中的钙磷比例在1~2:1较好,产蛋鸡日粮的钙磷比例在5~6:1为宜。钙磷比例超出这一范围对蛋禽的产蛋率和蛋壳的质量都有不利的影响。
蛋鸡基础日粮的有效磷为0.18%的条件下,添加300国际单位/千克的植酸酶相当于1克/千克左右的无机磷,总的有效磷水平基本能满足蛋鸡生长及其产蛋的需要。应用j直酸酶时应注意,当饲料高温制粒时,部分植酸酶的活性有所降低。因此,当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后,最好用粉料的形式饲喂动物。另外,植酸酶在动物饲料中的添加效果,还与饲料中的钙磷比例、动物的品种和饲料加工调制的温度有关。
三、灵活掌握维生素D3的水平
维生素D3的主要作用是与钙磷在体内的吸收和发挥功能相联系的。维生素D3可以促进消化系统对钙磷的吸收,同时它还能够促进钙磷在动物体内的沉积,提高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从而减少了两种元素的排泄。
饲料中维生素D3的需要量受饲料中钙磷水平的影响。当饲料中钙磷水平较低时,高含量维生素D3有利于动物对钙磷的沉积,从而满足蛋禽合成蛋壳的需要;但当饲料中钙磷水平较高时,蛋禽对维生素D3的需要量有所降低,较低浓度的维生素D3即可满足蛋禽对钙磷元素的需要量。实验表明,饲料中添加1500单位/千克维生素D3时,蛋壳质量最好。
四、减少环境应激保证维生素C含量
在热应激下,鸡群采食量减少,并不同程度的影响产蛋量,增加薄壳蛋和破壳蛋的机会,并引起水样或稀蛋清。补充外源的维生素c可以减少产薄壳蛋和有钙化缺陷的蛋的机会。
在引发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的感染之后的免疫应激,同样影响蛋壳质量,特别对于40周龄以上的鸡群。在这种情况下,作好补充外源性维生素C的工作,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由此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
此外,有些传染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囊病和非传染病如霉菌毒素中毒等,都会影响维生素c的合成。因此,也需要考虑添加外源性维生素c以补充内源合成不足的问题。生产实践中,饲料中添加多少维生素c合适,没有统一的定论。但研究表明,每吨饲料中添加100克维生素c就可以改善蛋壳质量,并将产生破蛋的机会降到最低。在饮水中补充等量的维生素c也能取得相同的效果。出于可靠性和连续性考虑,从饲料中补充维生素c应作为首选的方法。
五、蛋鸡日粮的能量水平不能偏低
由于饲料中玉米质量差或饲料给量不足而导致产蛋鸡摄入能量偏低,而能量不足导致产蛋鸡特别是高产蛋鸡在蛋白形成后缺乏充足的能量而影响钙的沉积,从而导致软壳蛋比例升高,实践中,无论后备鸡,还是产蛋鸡,都要根据营养需要饲喂全价饲料,并应根据鸡的体重和采食量调节日粮的营养结构。
六、维持日粮中电解质的平衡
决定饲料中电解质平衡的主要是Na、K和Cl。正常情况下,日粮中这些离子与家禽的酸碱平衡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当日粮的电解质水平过高或过低时,都会降低蛋鸡的采食量和产蛋水平。
家禽维持较高产蛋性能的Na+适宜范围是0.14%~O.28%,cI适宜范围为0.20%~0.24%。二者如果达到平衡,必须使用非氯钠源。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可以达到改善蛋壳品质的目的。
文字来源:地方畜禽开发与管理技术